科技创新的“拼命三郎”
——记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兼工艺研究所所长熊曦耀


更新时间:2017-11-23            点击率:

  历史只会垂青于弄潮儿和实干家,不会等待犹疑者、懈怠者和畏难者。

    

  一名典型的70后,瘦削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平头,略微有些花白的头发,每次见到他都是忙碌的身影和十足的精神头。

  就是这名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通过科技创新,为昌飞创造了两大奇迹。一是承担数控高速加工技术研究,解决了批产提效关键技术,实现航空铝合金结构件加工提效50%以上,构建MES集成制造信息系统,提升车间运行效能1倍多。二是带领团队实现旋翼智能制造总厂“当年建厂、当年验线、当年批产”,打通批生产线,开辟了智能制造新模式。

  认真负责  雷厉风行

  “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开展数控机加“千台增效”工程,当时公司航空结构件高速加工还处在起步阶段,进口的大量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熊曦耀作为数控编程室负责人,结合公司生产实际需求,开展高速加工的技术研究。通过对S-92型号前梁、后梁、中梁大型零件加工的摸索,不断优化改进,积累经验后延伸到其他型号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后,总结出典型零件的加工案例和方法,形成了技术规范,起到了示范性效果。国防科技工业把昌飞案例在行业内进行了分享和试点推广。时任15车间的主任李雪长介绍说,那时三班倒,任务重,只有3个工艺员,数控编程室人员与车间工艺员就是一个团队,需要随时配合生产。他天天加班,以身作则,吃苦耐劳,拼命工作,没有休息时间。在主管领导的支持下,带领团队为数控加工提效做了很大贡献。现在公司数控加工技术已非常成熟,步入了国内先进行列。

  李雪长给我们回忆了一件小事。2005年,公司OA网全面运行,要求各单位按照节点制作网页。一直找不到单位网页合适制作人的李雪长,见到来办事的熊曦耀,问了一句“你会不会做网页?”熊曦耀回答说,“我没做过,但可以试一试”。李雪长说不着急。可第二天一上班,熊曦耀就打开网页请他看,李主任一下子惊呆了,网页做出来了,而且非常漂亮。原来他与相关人员做了沟通,一直干到凌晨3、4点。事后,车间嘉奖100元钱,他却一再推却。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经常发生。就是这样的工作劲头和拼搏精神,熊曦耀赢得了团队一致拥戴和领导的高度认可。

  迎难而上  攻坚破难

  接任旋翼制造总厂厂长、党总支书记职务的钱栋祥介绍说,旋翼制造筹建周期短、任务重,熊曦耀“临危”受命,敢于担当,工作很拼,带头吃住到工作现场。

  2016年正月初五,他和第一批筹备团队成员,风尘仆仆地进驻吕蒙。当时厂房地面凹凸不平、尘土飞扬;厂房外泥泞不堪、举步维艰;风、水、电、气等也不具备。行路难、吃饭难、用水难、如厕难、办公难。

  熊曦耀带领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借用吕蒙行政大楼一间办公室就投入了紧张运作。白天,他带领着团队,到施工现场和相关部门解决厂房建设、设备搬迁、生产准备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协调基础设施、办公、人员调配等千头万绪的工作;晚上,利用临时借来的电脑、投影仪、投影幕布召开“诸葛亮”会,梳理工作流程,倒排计划节点,讨论研究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经常干到凌晨一两点钟。一天下来,他口干舌燥,浑身上下沾满灰尘。看到现场每天有小变化,每周有大变化。他看在眼里,乐在心头,更加坚定了建线的信心。

  公司给旋翼总厂下达的督办任务是完成总厂建设工程并进入运行状态,时间节点为2016年8月31日。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史无前例。

  为确保“后墙不倒”,熊曦耀与团队成员商量,决定采取并行工程,搬迁、建线、验线、小批投产同步进行,同时充分发挥微信群的作用,及时沟通协调和处理筹建过程中的问题。

  为了让旋翼总厂早日建成运行,投产达标,熊曦耀创建了以现场工作站为生产拉动的管控模式,拉动生产问题的协调解决。他充分发挥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身先士卒,跟现场,做统筹,经常连续10天没回家,用实际行动感召着团队每位同志。微信群的职工介绍说,经常深夜2、3点还看到他在群里发信息沟通工作。8月初,熊曦耀由于劳累过度而感冒发烧,为不耽误工作,他早上5点打针,8点上班。在八九个月的艰苦创业历程中,瘦了近30斤。一种无形的正能量磁场笼罩着旋翼总厂。大家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同呼吸共命运,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各负其责,攻坚破难,不让问题过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和技术关键,最终提前优质完成设备搬迁任务,创造了“三个当年”的奇迹。

  系统思维  做实做成

  “有思路,肯钻研,能力强”敢啃硬骨头”尽职尽责”“做人够意思,团队服气”“做事认真,关心下属”“善于解决问题,工作一追到底”“协调意识和成事能力强”。这是与他一起战斗过的同事的一致评价。当记者问到他是如何办成事的?他淡淡地回答道:“任务下来了,就得想办法把事情做成”,无论是数控加工、旋翼总厂筹建,还是型号预研、飞行安全件的质量管控,只要锁定了目标,做的时候他就不会有顾忌,坚定不移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做扎实。在方法上,他总是先将现状与国内外先进对比,找到问题和差距,系统梳理该怎么做。他善于群策群力,组织大家都来动脑筋,讨论技术难点所在、需要突破的关键所在、管理如何开展。形成共识后,分工协作,分阶段实施管控。让团队成员每个人都有担当。他说,许多新的目标任务,刚开始不是很清楚,都是在摸索中实现的。在旋翼职能制造试运行过程中,他通过以老带新,组织党员突击队,4个月时间打通了7条生产线,并实现试切产品零超差的突破。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2017年,他组织构建了公司型号飞行安全件的技术规范及管理程序,开展工艺失效模式及影响预防措施PFMEA专项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了公司航空产品飞行安全件体系构建工作,推进了飞行安全件的质量控制。

  谈到下一步目标,熊曦耀表示,他的业务域是工艺技术研究,将着力于公司提质增效需求,解决技术关键问题;结合工艺试验中心建设,开展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储备技术,逐步把技术管理走向规范。这就是熊曦耀敢于承担、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这就是数控加工提效“弄潮儿”、旋翼智能制造“筑基人”的心声,这就是工艺技术管理“领头雁”的铮铮誓言。(冯上涛 胡飞